產品目錄PROUCTS CATALOG
小型噴霧干燥機的高效清潔與消毒指南
更新時間:2025-11-10 點擊次數:171次 對小型噴霧干燥機進行高效、規范的清潔與消毒,并非繁瑣的負擔,而是保障科研數據可靠性、產品安全性和設備穩定性的重要投資。養成“用后即清、定期深清、適時消毒”的良好習慣,將使您的小型噴霧干燥機始終保持最佳狀態,成為您研發與生產中值得信賴的得力伙伴。
一、清潔與消毒的核心原則
在進行具體操作前,必須牢記三大核心原則:
1.及時性原則:每次使用完畢后,應立即進行初步清洗,防止物料干結、固化,尤其是處理糖分、蛋白或無機鹽含量高的樣品后。
2.原則:清潔應覆蓋所有與物料接觸的部件,包括可見部位和隱蔽死角。任何殘留都可能成為微生物滋生的溫床或下次實驗的污染源。
3.安全性原則:操作前務必斷電、降溫,并佩戴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(如手套、護目鏡)。了解所清潔物料的化學性質,選擇兼容的清洗劑。
二、標準清潔流程(每次實驗后)
第一步:關機與拆卸
實驗結束后,先關閉加熱和蠕動泵,讓風機繼續運行一段時間,以冷卻系統并吹干殘余濕氣。
設備冷卻后,斷開電源。
參照設備說明書,小心拆卸所有可接觸物料部件,通常包括:物料罐、進料管、噴嘴(霧化器)、干燥腔、旋風分離器、收集瓶(主產品和尾產品)。
第二步:初步沖洗與浸泡
使用大量溫水(約40-50°C)對拆卸下的部件進行預沖洗,去除表面大部分殘留物。
對于已干結的污垢,可將部件浸泡在溫水中或使用中性實驗室清洗劑溶液浸泡15-30分鐘,使其軟化。
第三步:精細刷洗
使用專配的軟毛刷(如尼龍刷)仔細刷洗部件內壁、管道接口和所有死角。
特別注意霧化噴嘴,其微小的孔洞極易堵塞,應使用配套的專用通針或超細軟毛刷進行清理,動作需輕柔,避免損傷精密結構。
干燥腔和旋風分離器內部可用長柄刷進行清潔,確保無可見殘留。
第四步:最終漂洗與干燥
所有部件用清洗劑刷洗后,必須用純凈水或去離子水進行漂洗2-3次,確保無任何清洗劑殘留。
將清洗干凈的部件置于潔凈的架子上,在通風處自然風干,或使用無油、干燥的壓縮空氣吹干。切勿使用毛巾等擦拭,以免引入纖維污染物。
三、深度清潔與消毒流程(定期或換品系時)
當更換實驗物料、長期停用后重新啟用或生產有微生物限度要求的產品時,需進行深度清潔與消毒。
1.深度清潔:
對于頑固污漬(如油脂、焦化物),可使用稀釋的酸(如1-2%硝酸溶液)或堿(如1-2%氫氧化鈉溶液)進行浸泡和刷洗。使用前務必確認化學品與設備材質的兼容性,并在通風櫥內操作,浸泡后沖洗至中性。
2.消毒方法:
濕熱消毒:對于耐高溫的玻璃、不銹鋼部件,可采用121°C、15-20分鐘的高壓蒸汽滅菌器進行滅菌。這是可靠、無殘留的方法。
化學消毒:對于不耐高溫的部件(如某些塑料收集瓶),可使用75%乙醇、過氧化氫(如3%)或專用季銨鹽類消毒劑進行浸泡或擦拭。消毒劑需覆蓋所有表面,并保持足夠的接觸時間(通常15-30分鐘),之后必須用無菌水或純凈水沖洗干凈,以防消毒劑污染后續樣品。
原位消毒:某些機型配備原位清潔(CIP)功能,可通過系統程序,循環消毒液(如過氧乙酸)對整個物料路徑進行消毒,操作便捷且效果均勻。
四、關鍵注意事項
霧化器維護:超聲清洗是清理霧化器微小孔洞的高效方法。定期檢查磨損情況,及時更換。
密封圈檢查:清潔過程中,檢查各接口的密封圈是否老化、變形,如有損壞立即更換,以保證系統氣密性。
記錄:建立清潔消毒記錄表,記錄每次操作的時間、方法、所用試劑及操作人,便于追溯和質量控制。

